一位31歲的女士因左姆指意外受傷而入院。血液檢查發現病人有嚴重貧血,血紅蛋白濃度只有4.6g/dL。進一步的測試顯示病人患有缺鐵性貧血。但特別的是,病人眼睛的鞏膜(sclera)呈藍色(下圖),究竟為何如此呢?
原來藍色鞏膜是慢性缺鐵性貧血的病徵。由於人的鞏膜是由膠原組織組成,而鐵是幫助合成膠原的重要物質。如果體內缺鐵,膠原合成出現問題,鞏膜就變薄,無法有效摭掩眼球內棕黑色的脈絡膜,在自然光下看去,就呈淺藍色了。藍色鞏膜的現象由von Ammon於1841年最先發現,而現代臨床醫學之父Sir William Osler於1908年發現缺鐵性貧血患者可以有此症狀。
除了缺鐵性貧血外,藍鞏膜現象也與很多遺傳性疾病相關,最著名的是成骨發育不全症(osteogenesis imperfecta)。
此案例報告及圖片來自《國際化驗血液學期刊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Hematology)所到登的報告,有興趣者可參考:
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111/ijlh.13568